close
 巴克禮070720 
  每當聽到風笛的樂音,看到花格子布,我們很快會聯想到位於英國北方、土地比台灣大兩倍、生化科技發達的蘇格蘭。然而,提到蘇格蘭,身為台灣人的我們更不能不想到巴克禮博士...

  多馬斯巴克禮博士(Rev. Thomas Barclay)一八四九年出生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。他自幼聰穎,十五歲就進入格拉斯哥大學就讀,專精數理方面的研究,甚至曾因此列名大英百科全書。然而,他卻在十六歲生日那天,決定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上帝。大學畢業後,他便前往自由神學院進修神學,並赴德國深造。

  他於一八七五年來台,前後共六十年之久奉獻台灣。一九三五年病逝於於台南,埋葬於台南基督教長老教會公墓。他是台灣教育現代化的先鋒,創辦了台灣第一所西式大學-台南神學院,將基督教聖經由原文翻譯成台語羅馬字,並推行羅馬拼音白話字運動。又從英國引進現代製版印刷術,籌辦台灣教會公報社,發行台灣第一份報紙-台灣教會公報。一八九五年,因甲午戰爭失利,清國將台灣割讓給日本,日本進軍台灣企圖敉平台人之反抗而取得台灣全境,巴博士代表台南市民與日本乃木將軍談判,讓全城市民免於戰事的破壞和流血事件,是守衛府城百姓的和平天使。其一生宣教奉獻之精神及對台南的貢獻,令人緬懷感佩。

  巴博士在台灣的宣教工作並非事事順利,但是他仍舊終其一生謹守遵行自己與上帝所立的獻身契約。年輕的巴博士跪在上主面前所立獻身文的內容,令人由衷產生敬意。 在巴博士的遺物中還有一件睡袍。一般人的睡袍很少穿到局部嚴重磨損的,但是巴博士的這件睡袍卻在膝蓋處留下了破洞,這是因為他每晚必定跪下禱告的緣故。巴博士是一位喜愛祈禱的人,祈禱是他宣教生涯的重要精神支柱。這睡袍正是巴博士重視祈禱生活的證物。

 

  巴博士在台灣的宣教工作並非事事順利,但是他仍舊終其一生謹守遵行自己與上帝所立的獻身契約。年輕的巴博士跪在上主面前所立獻身文的內容,令人由衷產生敬意。 在巴博士的遺物中還有一件睡袍。一般人的睡袍很少穿到局部嚴重磨損的,但是巴博士的這件睡袍卻在膝蓋處留下了破洞,這是因為他每晚必定跪下禱告的緣故。巴博士是一位喜愛祈禱的人,祈禱是他宣教生涯的重要精神支柱。這睡袍正是巴博士重視祈禱生活的證物。

  綜觀巴克禮博士的一生,不僅充分發揮上帝所給他的恩賜,並且能夠誠心將所信仰的真理落實於每日生活中,為福爾摩沙這塊島嶼帶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因著耶穌基督福音的緣故,巴克禮博士的宣教事工使蘇格蘭人和台灣人結合在一起。這是上帝賜給蘇格蘭人與台灣人的一項祝福。

 

巴克禮牧師的「獻身誓約」:「我決意放棄以往主宰我的一切,將自己奉獻在你面前。」

資料來源:
資料來源:

1. 節錄於巴克禮公園解說牌。

2. 《為愛航向福爾摩沙:巴克禮博士傳》,潘稀祺編著,人光出版。

3. 《台灣第一》,莊永明著。

此篇文章轉載自"草地上的星光"巴克禮公園網站

http://www.cmjh.tn.edu.tw/barclay/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gelsung 的頭像
    angelsung

    大光教會‧祉頻小組  

    angels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